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
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第二次)
我單位“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區規劃(修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工作的已委托四川清元環??萍奸_發有限公司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現將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區規劃(修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相關信息公示如下:
(一)規劃概要
規劃區名稱: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
規劃區位置:瀘州市江陽區
評價性質:規劃環評
規劃概況:修編后園區范圍包括融豪翡翠城及城南新區建成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建成、擴展區域 ,規劃范圍面積有原來5.82平方公里擴大到15.87平方公里。
(二)環境質量現狀
(1)環境空氣:監測期間評價區域各監測點中SO2、NO2的小時平均濃度、PM10、PM2.5的日平均濃度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的二級標準的要求。TVOC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中相關要求。
(2)地表水:監測期間,地表水監測斷面的各項監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限值的要求,表明評價范圍內地表水水質較好。
(3)地下水:監測期間,地下水監測點的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水質標準要求,評價區域地下水質量良好。
(4)聲環境:各監測點晝間、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均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中相關標準限值,表明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
(5)土壤環境:各監測點土壤監測指標均滿足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標準要求。
(三)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1)廢氣處理對策及要求
①園區內各企業必須采取相應對策措施確保達標排放,凈化、除塵設備設施必須正常運行,達到設計要求;各企業均需落實項目環評提出的具體的環境保護防護距離和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②優化能源結構,園區燃料結構以天然氣和電能并舉,禁止燃煤。
③提高入園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清潔生產水平,引進企業必須采取先進、可靠的廢氣治理措施,確保廢氣排放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或相應行業標準。
(2)園區廢水處理對策及要求
①實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污水處理廠尾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②對Ⅰ類污染物要求企業車間排口達標排放。為保證污水處理廠能正常有效運轉,除了要嚴格控制接納的工業企業所排出污水水質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三級標準或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外,還必須滿足“生化處理有毒物質的允許濃度”的要求。
③優先安排園區雨污水管網建設,加快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市政環?;A設施先行,可考慮中水管網規劃。
④適時實施“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盡可能用于園區綠化、地面沖洗、道路噴灑等,以減少園區的給排水量。能夠回用于生產的廢水絕不外排,盡可能地實現一水多用和循環使用,強化企業內部園區間各企業的中水循環使用,構建循環經濟。
⑤廢水中的酸堿度、重金屬、難降解的有機類有毒污染物以及廢水中鹽分濃度對廢水的生化處理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廢水應在廠內做好廢水的酸堿度調節、重金屬離子的去除、鹽度的降低及油份的去除、生化性能的改善等預處理,確保企業排放廢水不會對污水廠運行造成沖擊,滿足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要求。
(3)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堅持“源頭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即采取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相結合的措施。對存在地下水污染風險的項目及區域實施嚴格的防滲措施,強化施工期防滲工程的環境監理。在園區內設置永久性地下水監測點位,規范進行地下水監測。
(4)園區固廢處置對策及要求
①一般工業固廢:本著“三化”的原則(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采用清潔的生產工藝,從產品的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控制固廢的產生量,加強固廢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工業固廢堆放場選址、設計、建設必須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規定。
②危險廢物:危險廢物的種類和數量與擬引進項目的生產性質及工藝有關。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由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處置,或送有資格的處置單位進行集中處置,嚴禁隨意傾倒或混入生活垃圾和一般固廢中。
③生活垃圾:園區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收集桶—專用垃圾運輸槽車—城市垃圾處理廠”的收集方式,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運至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集中處置。
(四)規劃實施單位名稱及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聯系人:鄧偉
聯系電話:18383085522
(五)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機構名稱和聯系方式
評價機構名稱:四川清元環??萍奸_發有限公司
單位地址:廣元市利州區翠屏路43號
聯系人:黃工
聯系電話:13541245846
電子郵件690166728@qq.com
(六)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1、工作程序
本次環境影響評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評價的主要工作程序為:評價單位委托-文件資料收集、研究-環境現狀調查-規劃內容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規劃環評報告-環境主管部門審查
2、主要工作內容
1)在區域自然環境資源現狀調查和環境質量評價的基礎上,對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進行環境影響分析、評價,分析規劃區發展已經產生的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后續開發建設活動對規劃區內、外可能產生的影響,識別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存在的環境制約因素并提出對策和措施,進而對擬實施的規劃提出合理的規劃方案及環境保護措施;
2根據區域的自然、社會和環境因素,分析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環境容量等因子對后續規劃發展的支撐條件與限制性因素,以確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對開發活動強度和規模的可接受能力;
3)根據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劃后續發展目標和方案,分析確定規劃區進一步開發建設可能帶來的主要環境影響,以及可能的資源與環境制約因素;
4)根據規劃區大氣污染源特征分析,分析規劃區建設活動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確定影響周邊環境的主要因素;
5)以長江水資源和水環境容量支撐條件和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周邊功能區劃為基礎,結合原規劃確定的規劃區排水方案,并據此進行后續開發對長江水環境的影響分析;
6)分析規劃區開發建設已經產生的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規劃修編實施后對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內、外可能產生的影響,并與原規劃環評的預測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并制定區域開發活動的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
7)根據規劃區相關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分析后續開發可能產生的環境風險類型,識別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源,并進行環境風險影響預測,確定可能受影響的區域和人群,特別注意規劃區建設以來現存的環境風險事故類型、影響區域的關系;
8)從環境角度論證規劃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能源、水資源利用、污染集中治理設施的規模、工藝、布局的合理性;從社會、經濟、環境角度分析規劃實施的可行性;
9)采取在大眾媒體發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信息和發放調查表的形式征詢公眾對規劃區后續開發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1)請公眾提供個人準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職業、文化程度、居住或工作地址及聯系電話;
2)您是否知道/了解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
3)您認為是否有必要開展本次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
4)您對規劃區目前的建設持何態度,并簡要說明原因;
5)根據您掌握的情況,認為目前規劃區對環境質量造成的危害/影響方面及程度;
6)您對該規劃區環保方面有何建議和要求;
7)從環保角度出發,您對規劃區今后發展持何種態度,并簡要說明原因。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供意見:
1)通過發送郵件的方式;
2)直接撥打電話的方式。
3)通過填寫公眾意見表的方式(公眾意見表見附件1)
(九)征求意見稿獲取方式
1)征求意見稿電子稿詳見附件2
1)征求意見稿紙質稿可上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查閱
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2019年1月31日